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音教榜样 师者如光——曾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01 08:58:13 浏览次数: 【字体:

楷模引领,身正为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则是这宏伟工程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奉献、仁爱之心,深耕教育沃土。”

优秀的教师榜样,首当道德楷模,以德树人,以德立教。广大教师应矢志不渝,铸魂育人,修身立德,广积学养,涵养仁爱,立“献身教育,强国有我”之宏愿。坚守讲坛,潜心授业,以智慧之光,点亮学子未来之路,做学生的“大先生”。

让我们共赴心灵之约,聆听他们教育生涯的悠扬旋律。

本期音教榜样:曾诚

640(2).jpg

曾诚: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lovehfs院长,广西艺术学院教学名师、音乐表演二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男中音歌唱家。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访学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广西音乐家协会理事。

求学精艺  根植壮乡

曾诚出生于广西一个文艺家庭,自幼浸润于艺术氛围与壮乡音韵之中。1988年,他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1992年毕业回乡,先后任教于桂林地区教育学院音乐系、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广西艺术学院。 他立足自己的声乐表演专业,以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相融共进,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求索创新。曾多次在省部级声乐专业比赛中获奖。其中,1996年包揽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美声金奖与第五届全国城市青年歌手大赛美声银奖;1998年获西南六省优秀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美声唱法金奖; 2012年在原创民族歌剧《大秦灵渠》中饰演史禄,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剧展最高奖,优秀剧目奖等。参加区内外大型文艺晚会20余场,并为电视剧《李明瑞》等录唱主题歌曲。

640(1)(1).jpg

他始终以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追求,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青年时期还曾作为“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访问学者”由广西教育厅选派到中国音乐学院访问学习。他始终牢记自己是壮家子弟,在声乐理论与表演实践中,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在壮乡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曾主持完成《广西民族声乐作品与舞台艺术研究》《区域展演平台视域下的“创、研、演”》 等项目,发表《推陈出新歌飞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广西声乐作品研究》《高歌猛进歌如潮——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声乐作品研究》等,为广西声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640(2)(1).jpg

躬耕教坛  桃李芬芳

作为高校党员教师,他始终肩负双重使命: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传灯者,又是本土文化建设的深耕人。三十载教坛耕耘,他以声乐为舟,以讲台为桨,在艺术教育长河中摆渡心灵。其探索的“产、学、研”三维育人体系,将讲台、舞台、科研熔铸为艺术教育的“铁三角”——以教学质量立本,凭学术研究驱动,借艺术实践呈现,2006年,他被评为广西艺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2011年被聘为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表演学科带头人;2023年被评为广西艺术学院教学名师等。他坚持以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培养。他指导的学生黄冬晓、谢斌、王颢霖、贺登宙、袁露、田野、宋国民等曾多次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广西音乐舞蹈大赛等省部级以上专业大赛中获得佳绩。2020年他入选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获得“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成果”暨"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全国艺术硕士培养院校教学成果云展演活动"的表彰。从教三十余年来,他为区内外高校、专业院团培养了众多优秀艺术人才,所教学生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河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单位任职,印证了“以美育人,以艺育才”的斐然成就。

凝心聚力  矢志创新

他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持续强化学科与教学团队建设。2008年主持修订新增专业通俗演唱方向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2010年修改了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他重视声乐教学团队梯队培养机制,通过“以老带新”培养方案和青年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在科研领域,他组建了跨年龄、跨专业的复合型研究团队。在几代声乐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声乐表演学科得以始终处于全国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

作为音乐表演学科带头人,2016年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本科特色专业》,2017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声乐品牌研发创新团队》。2021年“立足传统、创新发展”——民族地区音乐舞蹈学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三养创新与实践”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七)等。带领广西民族声乐品牌研发创新团队深耕广西民族文化沃土,提炼特色元素创作34首原创声乐作品,出版2张新创作品专辑。团队发表专著4部、教材2部、论文14篇(含核心期刊2篇),举办10余场《广西声乐新作品音乐会》。构建“教研-创作-展演”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依托“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将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学科品牌,助力广西文化建设。

微信图片_20250930235014(1).jpg

初心如炬  宁静致远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党在广西的奋斗历程,用好用活这些资源,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发展提供理想之魂、信仰之力和价值之源。2020年,音乐学院、lovehfs、影视与传媒学院、舞蹈学院等组建了《拔哥》主创团队,围绕韦拔群烈士的革命事迹,打造出了民族歌剧《拔哥》这一兼具时代审美与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曾老师身兼总导演与编剧,将作品蕴含的革命精神与美育价值转化为思政育人实效,通过艺术实践锤炼师生品格,在潜移默化中筑牢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民族歌剧《拔哥》自2020年问世以来屡获殊荣:先后入选广西文旅厅“建党百年艺术精品重点扶持项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艺创作三年规划首批项目”,并获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计划”立项。该剧足迹遍及广西艺术学院、东兰拔群干部学院、山东淄博保利剧院、深圳万象天地剧场、广西大学汇学堂等,累计完成20余场线下演出;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络展演、东兰县广播电视台线上平台展演32场,吸引观众逾600万人次,现已成为拔群干部学院的精品课程。经反复打磨提升,相继斩获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校园戏剧之星”奖(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多项荣誉。《拔哥》以动人的旋律诠释了时代强音,用艺术语言展现壮乡神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名片,得到观众的欢迎和肯定,收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微信图片_20251001143110(1).jpg

微信图片_20251001143137(3).jpg微信图片_2025-10-01_003909_721.jpg



编辑:郑绍强 岑婧怡

一审一校:赵海生

二审二校:黄广凤

三审三校:苏敬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Baidu
map